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新闻
人文讲坛(第394期)——中国早期口头文学传统及其学术史回眸
作者:石倩辉        编辑:研究生会        发布时间:2022-05-31        来源: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点击:

2022年5月24日15:00-17:00,人文讲坛第394期在腾讯会议上顺利举行。英国365官方网站入口特聘教授康保成应邀做了题为《中国早期口头文学传统及其学术史回眸》的讲座。本次讲座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朱伟明老师主持,三十余名老师、博士生和硕士等参加。

康教授从“21世纪两件大事”“三个常识”介绍了研究口头文学的原因。“两件大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口头文学——昆曲位于其中;学术界“帕里-洛德”理论的提出。“三个常识”即口头文学历史比文学文献历史悠久、解放初期我国文盲率高达八成、口头文学被学术界边缘化。在此背景下,掀起了口头文学研究的热潮。世界上出现了首次把“口头文学”作为专章写入中国文学史的著作——美国汉学家梅维恒所著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康教授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诸多质疑与思考,并进行深入研究。

康教授主要从“中国口头文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方法”、“从‘歌’到‘诗’的历史演进”、“神话、传说与史传的混沌不分”、“被遮蔽的巫瞽讲唱文学”、“口头文学学术史概说”五个方面进行讲解。

中国口头文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方法部分,康教授从四方面介绍了口头文学产生的背景:先有口头文学再有书面文学的文化发展途径、秦始皇焚书、文盲听众与观众的长期存在、口头文学作为听觉艺术的不可取代性。关于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与文献互证、纯文献的研究两种,内证与外证相结合。

“从‘歌’到‘诗’的历史演进”部分,康教授引用刘师培“上古之时,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有声音,然后有点画;有谣谚,然后有诗歌”的观点,并从《文心雕龙》《诗经》《楚辞》等文献中寻找例证,从内证、外证两个方面,论证从“歌”到“诗”的历史演进的观点。

“神话、传说与史传不分”部分,康教授引用张光直先生“神话则自古口口相传,历无数世代之演变”的观点,并以靠口传得以保存的《山海经》《尚书》《国语》作为例证,证明神话、传说、史传不分的观点。

巫瞽讲唱与早期口头文学方面,康教授从《荀子成相》篇首段切入,结合宋元话本、《逸周书》,从句式、节奏上,提出了讲唱文学并非不可考的观点。

康教授还简述了口头文学的学术研究史。口头文学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高潮,即“五四”时期、解放初期、21世纪至今;同时,康教授对口头文学的研究目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推荐了阅读书目。

康教授最后进行了小结,强调“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起点,也是口头文学的起点”、“口头文学是书面文学的母体口头文学的审美价值不可替代”、“口头文学与音乐关系密切”、“文字发明后,口头文学渐渐被边缘化,对口头文学不应该局限在民族民间文学范围内”几个要点。

最后,朱伟明老师对康老师的讲座进行评议与总结。本次讲座持续了近两小时,听众们表示收获启迪颇多。

嘉宾简介:康保成,英国365官方网站入口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傩戏研究会顾问、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等职。

(审稿人:卢晶晶,刘继林)

版权所有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入口 - Apple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