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导演吴贻弓、傅靖生及尔冬升联合指导拍摄,何赛飞、殷桃、胡可、白冰、马伊琍、姚晨、张一山、佟大为、周冬雨、夏雨等一众实力派演员联合主演的民国抗战史诗电影《那些女人》于9月3日正式上映。这部电影通过回忆的视角再现了二战期间,一群不同身份、性情各异的女子,在家仇国恨面前,抛弃前嫌,不计恩怨,与日寇、汉奸、汪伪特工巧妙周旋、斗智斗勇,最后不惜牺牲性命,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涅槃永生。
公司青年教师、音乐才子、音乐文学首创者——王希翀担任该影片的第一作曲人,他从男性视角审视女人内心的柔软与刚强,创作出将女人们的生死情怀和故事情节推向高潮的电影配乐。
“配乐最高的层次是电影,而电影配乐中最难的则是年代剧。”对于生于八十年代的王希翀来说,要去触碰抗战时期的灵魂,这与他一贯的创作语境相距甚远,为了更好地贴近历史,王希翀向外公寻求帮助。他说:“我外公那时候住院,然后我们在医院里面一起来讨论这部电影的配乐怎么做,他提出去听一下《梅娘曲》这首曲子,听听那个曲子的创作,包括去体验那个时期的爱情,因为《梅娘曲》是那个抗战时期为数不多的爱情歌曲。既然《那些女人》是抗战主题,同时也有爱情的题材,那么这两个一起来做会比较好。于是通过创作,就把主题跟主旋律确定下来了。”在谈及配乐制作中印象最深的事时,他回忆道:“在北京跟中国电影乐团做录制的时候,当时我们一共录制了三天,整整三天的时间,尝试怎么把自己的作品去跟他们配合。我记得有一次导演要加录一首曲子,然后我就在现场,跟编曲杨润清,我们两个人一起来写曲子,我们花了四十分钟的时间把这个曲子,所有乐器的谱子都写好,然后再发给他们。当两首主题曲——《镇魂曲》和《那些女人》终于大功告成,才放松下来。我们那天晚上去北京的一个很破很破的吃涮羊肉的地方,下着大雪,我们在大雪里吃着涮羊肉,喝着红星二锅头,那种轻松的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
所有的艺术创作有一个共同点——追求内在的本我,抒发内心深处最迫切表露的情感。但是电影配乐和做音乐创作是不同的。“电影配乐,我觉得非常难的在于它跟画面要契合,还要契合人物的主题。电影配乐和做MV不同,MV是每个曲子一个产品,这些曲子都是无关的,电影配乐不能这样创作,我们必须要去通过了解这个电影找到它的一个大的主题,把这个主题创作出来之后,按照场景的不同,按照每个场景情绪的不同,把这个主题进行变奏。”同时,王希翀十分重视音乐后期,良好的技术辅助不仅使音乐更富层次感,而且立体声效果能够更好地传达音乐的情绪,增强音乐的空间性,修正录制时不可控因素所导致的瑕疵。
王希翀在采访中表示:“做配乐是我特别喜欢的工作,虽然从头到尾需要漫长的时间,可是对我来说做配乐,就像是重新了解一段历史重新了解一个人物一样,非常亲切,能够进入到他的内核之中。”
王希翀有他独特的音乐美学论——文字的尽头是音乐。电影配乐与电影的关系,就像“屋子里另一个人正在弹的钢琴曲与你手中读的小说”之间的关系,声与画的缠绵悱恻,正应和着乐曲与文字的难舍难分。王希翀看到了音乐的美学,懂得了音乐对艺术水准的空间延展和层次提高,对艺术作品价值本身的作用。就像在为《那些女人》的电影配乐一样,让音乐的效果解构语言与电影画面的联想力,并从中找到与电影主题的契合点。
“经典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将电影和音乐两种艺术融合在一起,需要更多的耐心、坚持、诚意与勇气。”王希翀坚信,惟有先让自己从音乐中获得感动,才能最终打动观众。
据悉,这并不是王希翀配乐的第一部电影,2010年,王希翀受到江平导演赏识,就开始进入电影配乐领域。3年来,王希翀与江平导演合作了《康定情歌》与《三个未婚妈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那些女人》是王希翀从编曲作为第一作曲人制作整个大电影配乐。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教授刘川鄂在观看完影片后评价其音乐时说:“希翀在用每一部作品挑战自己的极限。这一次他用音乐触碰抗战女性题材,成功让我触到了那时的心跳、脉搏!”“从音乐的角度来说,这个配器音色、音乐的风格,和独特的时代感和背景感,都非常的到位,一个年轻人创作这些,非常的不容易,我更没有想到的是它们竟然还如此大气,如此的感人,如此的优美!”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张燕如是说道。
影片《那些女人》自上映以来反响热烈,猫眼评分8.6分,在国内外获得了诸多荣誉和广泛关注,在第13届俄罗斯奥泽洛夫国际军事电影节上获评委会金剑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