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新闻
人文讲坛第288期讲座《“先天下之忧而忧”——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顺利开展
作者:刘垚        编辑:研究生会        发布时间:2018-12-19        来源: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点击:

 2018年12月17日下午,人文讲坛第288期讲座《“先天下之忧而忧” ——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于逸夫人文楼A5017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诸葛忆兵先生,整场讲座由熊海英教授主持,黄晓华副经理等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诸葛先生以范仲淹的诗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切入视角,将唐代王维的诗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和白居易诗句“面上减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所体现的唐代士大夫精神与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欧阳修的《戏答元珍》中所体现的宋代士大夫精神进行对比,进而肯定了宋代文人的士大夫精神——纵然是在面对人生的逆境之时,依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忧国忧民,心系天下。

 诸葛先生采用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从文学之外的制度文化入手,分析宋代士大夫精神产生背后的制度因素。首先,他认为是帝王“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治国方针导致了宋代士大夫精神的产生。诸葛先生引用《长编》卷八六中所记载的宋真宗的原话:“天下之大,人君何由独治也?”继而又对宦官、后妃、外戚、宗室、文官集团、军官集团等各方政治势力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宋代君主以唐代历史为鉴,最终选择了与文官集团合作,以此来保持政权的稳定性,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随后,诸葛先生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宋代君主倚重广大的士大夫阶层,那么如何将这些士大夫牢牢地团结在皇帝身边呢?他通过对唐宋的科举制度进行分析,得出了宋代严格的科举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宋代君主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和唯才是举的官员升迁制度改变了士大夫阶层的构成,将一批来自中下层官员家庭的士子聚集在朝廷中央,譬如说我们熟悉的欧阳修、范仲淹等,他们的父亲均做过县令。诸葛先生指出,有宋一代,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正如宋代人自己所说:“就像大脑指挥自己的手臂一样”。

 最后,诸葛先生认为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措施大大提高了士大夫的境遇,而这一点正是士大夫精神产生的现实原因。他认为宋代士大夫的成分有了根本性地改变,皇帝将他们作为惟一可以信赖的政治集团托以重任,施行了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措施,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存处境。除此之外,朝廷又推行了诸多崇文的措施:首先,宋代统治者改革科举制度,拓宽文人的发展道路。其次,宋代统治者宽厚待士。比如,宋太祖立“誓碑”:不许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再次,大臣俸禄丰厚,收入名目繁多。不仅有正俸,还有加俸和职田等额外收入。

 提问环节,有同学提出了关于宋代党争问题的疑问。对此,诸葛先生认为宋代的党争在一定程度上被后世之人有意凸显和扩大了。党争问题的出发点在于改革民生,利国利民,然而在专制的社会环境中这种出发点好的争议由于各方的不喜欢而逐渐演变为权力的倾轧。诸葛先生严谨的学术思维和风趣幽默的讲学风格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听众,最后,此次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诸葛忆兵,浙江温州人,文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发表论文一百一十余篇,出版《多维视野下的宋代文学》、《宋代科举资料长编》、《范仲淹研究》、《宋代宰辅制度研究》等专著十余部。)

版权所有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入口 - Apple App store